亚洲观察 | 提高抗灾韧性,释放经济潜能
自然灾害面前人人平等,但灾害给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造成的损失却存在显著差异。世界作为一个共同体,在备灾减灾方面展开国际合作非常重要。然而就现实而言,各国在灾害应急方面的投入显著高于抗灾能力建设。
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Overseas Development Institute, ODI)和世界银行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提前进行备灾能力建设,不仅可以帮助当地更好应对自然灾害,而且有助于释放经济潜能。
灾害面前的平等与不平等
自然灾害无处不在,灾难面前,没有人可以享有豁免权。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发展中国家在自然灾害中所遭受的损失和影响,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每年因灾害所遭受的损失平均达到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而发达国家则为0.1%-0.3%。
受自然因素影响,印太地区(印度洋-太平洋地区)自然灾害频发,较易受损。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的一份报告显示,未来亚洲和太平洋岛屿将面临更频繁、更高强度的自然灾害,这将严重影响这个拥有43亿人口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提高抗灾韧性有利于释放经济潜能
据联合国《2022年全球减少灾害风险评估报告》预测,按照目前的趋势,到2030年,全球每年灾害发生数量可能会增加40%。在过去三十年里,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已经翻了一番多。对此,整个国际社会都必须采取行动,减轻灾害风险并提升抗灾能力,以减少灾害对生命的危害和生计的破坏,特别是对易受损群体的影响。
《仙台减轻灾害风险框架》的第六个目标,呼吁各国在2030年前大幅增加与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合作,按照减少灾害风险的框架推进减防灾工作,但该呼吁并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在官方发展援助(official development assistance, ODA)中,每100美元与灾害有关的援助只有50美分被投入到了备灾工作当中,而救灾方面的投入则要多得多。
英国海外发展研究所和世界银行2015年的一份报告将该现象归因于一种错误的认知,即投资备灾能力建设是“一场只有在发生灾难时才会有回报的赌博”。
这使得印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身处两难境地:既要为灾难发生的可能性做准备,又要在有限资源中实现政治、社会和经济利益的平衡。很多时候,将时间、精力和资源用于救灾是政治上的权宜之计,因为这对公众来说是看得见的。
但同时该报告指出,投资于备灾能力建设不仅可以拯救生命、减少损失,还可以释放经济潜能。即使在没有发生灾害的情况下,改善道路、修筑堤坝,加强天气预报能力也能有效地促进其他领域发展。此外,减少灾害风险的措施还可以增加经济信心,鼓励投资、创业和创新。
例如,墨西哥的一项名为CADENA的项目证明了天气指数保险不仅有助于补偿干旱损失,还能提高小农生产力。有了保险,农民可以更容易获得贷款,缓解以前在工具和肥料方面的投资不足等。据统计,参加保险计划的农场的玉米产量平均增加了6%。
三方合作助力经验共享和地区繁荣
在印度,亚洲基金会寻求促进印度、美国和第三方合作伙伴在三个相关领域(可再生能源、气候智能农业和防减灾)开展能力建设、建立合作并实施相关合作项目,进而助力地区繁荣。
提高抗灾韧性并不是孤立进行的。国际合作可以提供重要帮助,包括资金、能力建设和技术转让。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第六次评估报告,国际合作的理由十分充分,因为它涉及的是一个全球共同面对的问题,所以可以通过国际合作提升经济效率,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经验方面,在印太地区,南南合作和三方合作为实现更有资源效率的解决方案提供了一个务实的方案,具有借鉴意义。
亚洲基金会的实践沿着这个宗旨和方向前进了一步。亚洲基金会提议研究印度和美国的经验和专业知识,并在整个印太地区分享。
1999年的奥迪沙飓风、2001年的古吉拉特邦地震和2004年的海啸夺去了数千人的生命,致使印度蒙受巨大损失。这引起了印度对灾害管理政策和机制的彻底审查,促进了2005年《灾害管理法》的出台,并建立了专门的负责机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印度基于立法、体制和技术能力,调整了其灾害管理模式,调整范围从灾后搜索、紧急救援到灾前准备。此外,它还借鉴了与美国,以及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双边和多边合作中积累的经验教训。现在,印度已经能够做出重要的、有力的灾害响应,特别是在南亚,比如2015年尼泊尔地震的灾害响应。
未来,亚洲基金会将与印度有关机构一道,分享印度的创新和专业知识。在推行这一计划的同时,亚洲基金会还成为第七届全球减灾平台“跨界合作,加强能力,稳固行动”会议组委会的一员。我们将继续与志同道合的利益相关方合作,在减灾防灾方面推动国际合作,朝着仙台框架目标继续深耕前行。
本文由亚洲基金会传播团队根据亚洲基金会英文博文“Disaster Resilience Unlocks Economic Potential”内容编译。读者可通过此链接阅读原文:https://asiafoundation.org/2022/05/25/disaster-resilience-unlocks-economic-potential/。原博作者阿帕纳·阿丘坦 (Aparna Achuthan) 是亚洲基金会的项目官员。她的联系方式是aparna.achuthan@asiafoundation.org。本文所述仅代表作者的观点,不代表亚洲基金会或资助方的立场。
"在亚洲”博客是亚洲基金会主办的双周博客频道,邀请业界专家对亚洲各国和区域发展的前沿议题成果进行深度分析,提供一手信息和专业视角。北京代表处将选取部分博文进行编译,通过“亚洲观察”专栏和中国读者分享。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如果喜欢此文,欢迎大家点赞或转发。如若转载,请在文首注明:本文首发于亚洲基金会北京代表处官方微信公众号(ID: tafbeijing), 转载时请注明原始出处。
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我们 ⏬